
10月31日下午我要配资网,平远(南沙)科创产业园挂牌仪式暨南沙·平远产业资源推介会在广州南沙成功举办。活动现场,产业园正式揭牌,10家企业作为首批入驻代表集中签约,标志着穗梅两地产业协作迈入“双向赋能、融合共进”的新阶段。

作为梅州在大湾区设立的首个“反向园区”,该产业园不仅是两地共建“基金+平台+产业”三位一体协作体系的关键载体,更在体制机制上实现突破——打破“湾区研发、内陆配套”的传统路径,以“南沙科创+平远基底”的深度融合,推动湾区创新动能辐射粤东,为全省区域协调发展和“山海协作”打造出可复制、可推广的新样板。

联合运营,收益共享,“反向飞地”破解招商“内卷”
平远(南沙)科创产业园坐落于南沙区珠江街道南沙产发科创谷,占地2460平方米我要配资网,建筑面积达9561平方米,建有3栋高标准厂房,可满足企业从研发、孵化到生产、办公的全链条空间需求。
园区地处中国(广东)自由贸易试验区、《南沙方案》先行启动区及南沙科学城核心功能区交汇点,周边两公里范围内产业、科研、医疗、教育、居住配套成熟,具备发展高端产业的综合优势。未来将重点导入高端新型电子信息、文化创意与工业设计、科技服务、国际教育培训、海洋生物技术等前沿产业。
值得一提的是,园区创新实施“五共”机制——共建平台、共同招商、共设基金、共编产业链图谱、共享收益,推动两地产业协作从“抢拼资源”转向“招投融合”,有效破解了“反向飞地”在招商过程中的同质化竞争。
其中,南沙将园区企业区级留存税收以转移支付方式全额归平远所有,企业产值同步纳入南沙统计。入园企业可叠加享受南沙15%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、“创新驱动27条”“国际化人才特区九条2.0”以及平远当地扶持政策,实现政策红利最大化。
运营方面,园区采取“园区+联合体”模式,由两地国资国企共建“反向飞地”运营联合体,实施联合招商、联合运营与收益共享。南沙区贸促会主任丘海斌表示,将全力支持平远开展园区运营与招商工作,实现两地协同发展。
平远县副县长蔡榕在推介中透露我要配资网,园区目前已吸引15家企业入驻。未来将成为平远在大湾区的“前沿阵地”“招商窗口”“研发前端”和“人才驿站”,助推平远苏区加快融湾步伐。
当天,广州南沙平远投资产业基金合伙企业、广东雅华电气、广州欧铂丽创意家居设计等10家企业作为首批代表完成集中签约。

从1.0到2.0:跨越式升级,构建双向赋能新格局
南沙与平远在“反向飞地”模式的探索上始终走在前列。2017年,两地共建南沙・平远国际经贸合作中心,开创1.0模式,率先建立税收返还共享机制。此次科创产业园的挂牌,则标志着“穗梅协作”正式迈入2.0时代。
与1.0版本相比,2.0版实现了三大跨越:载体规模从560平方米扩展至10121平方米,实现量质双升;发展模式从单一办公与总部经济转向“园区经济+实体经济”复合形态;产业方向也从传统领域转向生物医药、人工智能等前沿赛道。
更具创新意义的是,两地国企联合设立首期规模1亿元的产业协同发展基金,以“以投带引”方式重点支持入园优质企业,并明确要求孵化项目在3—5年内向平远实施产业转化,形成“南沙孵化—平远转化”的协同闭环。
“我们希望通过基金引导,把南沙的立体招商模式导入平远,助力本土企业走向全球,同时吸引更多港澳及国际项目落地梅州,实现‘1+1>2’的协同效应。”广州南沙平远产业投资基金总经理李雨桐表示。

园区还将成为两地产业要素双向融通的重要枢纽:南沙的新能源、生物医药等产业可借助平远的稀土、硅基钙基及生态资源夯实供应链;平远则可依托南沙的技术与市场,推动稀土加工向高端磁性材料延伸,推动“平远原料+南沙制造+湾区市场”全链升级。
南沙区委副书记、二级巡视员麦洁萍指出,平远(南沙)科创产业园是南沙深化“双向赋能”的标志性实践,期待其为全省“山海协作”提供新路径、新样本。
活动同期举办了产业协作圆桌交流,多位高校学者与企业家代表围绕跨区域协同、创新资源共享、企业发展机遇等议题建言献策,共同为“反向飞地”的可持续运营探路。
撰文:余妍玲我要配资网
启泰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